2020年的春節是2020年1月25日。
2020春節,即2020年的農歷新年,是2020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
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2020年1月25日,是2020年的春節。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歷和農歷轉換所致。
春節固定在農歷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歷中的日期卻“飄忽不定”。**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在陽歷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個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
而我國傳統的農歷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為依據,一個月約29.5306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回歸年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已超過一個月。
春節**習俗
1、新春掃塵
據《呂氏春秋》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已經有春節掃塵的習俗。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了新的含義,有“除陳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2、貼對聯、福字、門神
對聯貼在門的左右兩邊,還有的在屋門、墻壁、門楣上貼福字,寄托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還有人會把繪有門神的畫帖貼在門板上,祈求一年平安無事,增添節日喜樂氣氛。
3、祭祖、祭神
春節祭神,是一種遍及我國東西南北的習俗。全國各地祭神習俗大同小異,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大吉大利等等。
4、吃水餃、吃湯圓、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區,春節都有早晨吃水餃的習俗,還經常在水餃里面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硬幣就是全家當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蘇淮安,早上有吃湯團的習俗,河南開封一帶,春節這天既吃餃子又吃湯圓。春節期間還有吃年糕的習慣,年糕口味因地而異。
5、守歲、給壓歲錢
除夕守歲,也是最重要的春節活動之一,鄰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節晚會,大家終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來。
壓歲錢則是小孩子和晚輩最喜歡的習俗。
2020年農歷春節是陽歷2021年2月12日。
新春賀歲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百科/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
擴展資料
從正月初一開始便進入迎接新禧、祭祀神祖、祈求豐年主題。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活動達于**。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送舊迎新。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
正月初一拜歲。
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拜歲神、祭列祖,然后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習俗。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2020過年立春是什么時候? 2020年過年(即春節)的時間: 2020年01月25日 星期六 (庚子年(鼠年)正月初一,距離農歷2020年春節還有17天) 2020年立春的時間: 2020年02月04日 星期二 (庚子年(鼠年)正月十一,距離2020年立春還有27天。) 哪些年份立春和春節同**? 【春節巧逢立春日】:(1645年-2800年) 1685 1704 1715 1734 1753 1772 1810 1829 1886 1905 1924 1943 1992 2038 2087 2106 2144 2201 2220 2258 2296 2315 2326 2410 2440 2459 2478 2535 2554 2592 2611 2630 2649 2668 2687 2706 2763 2782 2801 拓展內容:立春的天氣變化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
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長勢加快, 油菜 抽苔和 小麥 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 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我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 冰片 ,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2020年過年是哪**? 2002年過年時間是:農歷2020年春節的日期: 2020年01月25日 星期六 (庚子年(鼠年)正月初一,距離農歷2020年春節還有38天) 過年,是指過年節,即現在所稱的春節。 新春賀歲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2020年春節期間是指哪幾天? 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 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 古人有在歲首辭舊迎新之際,迎新歲、拜祭歲神的習俗。
歲又名為攝提、太歲、歲神,是**?a href=http://027eat-kom/114152/ target=_blank> 鮮貝 粗頻募馱敲?,也是酶]湫叛齙納窳欏L暌粵鬃擁母芍Ъ湍攴ㄎ俗芷?,共六十位,每臅嵝一位岁神当謸栽懕年当謾n奶晡街?ldquo;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兇禍福。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度〞分兴v: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
《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道教《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 過年春節習俗:初一拜祭歲神 春節俗稱過年,年節古為歲節,古代歲首是指干支歷的立春;干支紀年法,寅月為正月,立春為歲首。
在秦漢以前,春節(正月節)這一稱謂原本就是在立春這個節氣過的歲節,而非指現在陰歷一月一日(陰歷一月一日古稱為元旦)。漢后各地歷法統一,立春歲節被挪到了陰歷一月一日,稱年節。 夏歷(農歷)以朔望月相為周期,用以紀月,陰歷正月初一歷史上被稱為元旦。
http://haoshilao.com/xuexi/ 現代人們將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歷臘月下旬)。從正月初一開始便進入迎接新禧、祭祀神祖、祈求豐年主題。 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煙花照天、辭舊歲、迎新年等等各種慶賀新春活動活動達于**。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送舊迎新。
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正月初一拜歲。 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拜歲神、祭列祖,然后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 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習俗。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2月5日
年又稱過年,是中2113國人一年之中最重要5261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地球繞太陽公轉4102一周為一回歸年,屬于太陽1653歷范疇,與月相(朔月、望月)無關。
古老干支歷法以“立春”為歲首(新年);后由于歷法變動,新年通常指陰歷正月朔日。
年歲的概念,來自上古歷法,古籍載:“**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上古干支歷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國君,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
祖乙聽后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
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造福。
歷法創建完畢后,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