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無法無天,并且暫時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熊孩子帶有貶義,這一稱呼來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討厭的孩子。
也有昵稱的意思,表示對調皮孩子的愛稱。
被網友們界定為那些亂翻東西、搞破壞、不守規矩,無法無天的孩子。原因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他們的心智和**發展水平尚未達到“正?!?*生活的標準,所以表現出了各種不合時宜的行為。年齡更小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行動能力,年齡更大的孩子心智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化程度較高;只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能力對外界產生足夠的影響,但心理上的成熟度較低,尚不足駕馭這種行動力,所以能爆發出驚人的戰斗力。
可以和能的區別:指代不同、性質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可以:表示許可;準許;容許。
2、能:能夠;主、客條件具備;會作;會完成。
二、性質不同
1、可以:答應(做);允許。
2、能: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
擴展資料
能漢字筆畫:
能相關組詞:
1、官能[guān néng]
生物體器官的功能。
2、顯能[xiǎn néng]
顯示自己的才能。
3、賢能[xián néng]
有道德,有才能。
4、水能[shuǐ néng]
指可被人類利用的流水的動能。
5、能源[néng yuán]
指**生產、生活等各方面所需要的能量的來源。
6、能事[néng shì]
擅長的本領(常跟“盡”字配合)。
1、指代不同,可以:表示許可;準許;容許。能:能夠;主、客條件具備;會作;會完成。
2、性質不同,可以:答應(做);允許。
金文作字形象熊形。 3、從心理距離這方面來看,“可以”用在關系一般的朋友。
“能”用在關系較好的朋友。
熊和熊貓的5點區別:
1、分布地區不同
大熊貓是**獨有的,主要棲息地是**四川、陜西和甘肅的山區。熊分布在北半球。
在南半球百科,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沒有它的蹤跡。
2、體型不同
大熊貓的體重一般在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北極熊(540千克),棕熊**(1000/100千克),然后是美洲黑熊(約450千克)、**黑熊(約150千克)、懶熊(140千克)、眼鏡熊(約175千克)、馬來熊(約45千克)。
3、毛發顏色不同
大熊貓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熊體重在200kg以下,毛漆黑,下頦有一塊白色。
胸部有“V”形白斑者。如果體重200kg以上,毛棕褐、近黑或棕**,有的幼崽自胸向上延伸至頸背,具白色環,而成獸無此環者。
4、食物不同
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
熊食性很雜,既食青草、嫩枝芽、苔蘚、漿果和堅果,也到溪邊捕捉蛙、蟹和魚,掘食鼠類,掏取鳥卵,更喜歡舔食螞蟻,盜取蜂蜜,甚至襲擊小型鹿、羊或覓食腐尸。
5、生活習性不同
大熊貓隨著氣候和食物分布的變化,大熊貓有垂直遷移習性,夏季上移高山、攆筍覓食,秋冬高山積雪則下移到中低山地區。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區的熊有冬眠現象,而位于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黑熊往往不冬眠。
熊冬眠時間可持續4~5個月,在冬眠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然也會出洞活動。
熊和羆的區別如下:
1、熊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斗起來非常兇猛。
2、羆是熊的一種,哺乳動物,體大,肩部隆起,能爬樹、游水。
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膽入*。
亦稱“棕熊”、“馬熊”、“人熊”。
形態特征:
熊軀體粗壯肥大,體毛又長又密,臉形像狗,頭大嘴長,眼睛與耳朵都較小,臼齒大而發達,咀嚼力強。四肢粗壯有力,腳上長有5只鋒利的爪子,用來撕開食物和爬樹。
熊平時用腳掌慢吞吞地行走,但是當追趕獵物時,它會跑得很快,而且后腿可以直立起來。
常見的特征有短尾、**的嗅覺、五個無法收縮的爪,以及長、密、粗的毛。剛出生時,它的大小與天竺鼠差不多,至少要與母親生活一年。
熊的嗅覺十分靈敏,視力以及聽覺比較差。它們的牙齒是用來防御和當作工具。它們的爪子可以用來撕扯、挖掘和抓取獵物。